首页 > 技术资讯 > 西北农村集中净水处理:破解高氟苦咸水困局的技术实践与模式创新

西北农村集中净水处理:破解高氟苦咸水困局的技术实践与模式创新

2025-04-11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西北地区农村饮用水安全面临高氟、苦咸水、季节性缺水三重挑战。洵润水处理系统聚焦黄土高原、河西走廊等典型区域,解析膜分离、电渗析等适地化净水技术,结合宁夏、甘肃等地的工程实践,提出西北农村集中供水的可持续发展方案。

一、西北农村水质特征与治理难点

(一)典型污染类型(基于西北五省监测数据)

化学性超标

高氟水:宁夏固原、甘肃陇东地区氟化物超标3-8倍(>2.0mg/L)

苦咸水:河西走廊TDS普遍>1500mg/L,氯离子超标率达41%

季节性污染

旱季水源萎缩导致污染物浓度倍增

雨季洪水引发浊度骤升(部分区域>100NTU)

输配水损耗

黄土沟壑地形导致管网漏损率超25%

(二)传统治理痛点

单村单站模式运维成本高(吨水能耗比东部高40%)

极端温差(-25℃~40℃)导致设备故障率增加30%

分散式光伏供电不稳定影响连续运行

二、适西北特性的净水技术路线

(一)高氟水处理方案对比

技术类型去氟效率吨水成本适用规模代表设备
反渗透(RO)98%2.8元联村供水工程HS-RO4000型
骨炭吸附85%1.2元200人以下村庄GF-Ⅲ型过滤罐
电凝聚法92%1.8元500-1000人DDN-1000型机组

技术优选:甘肃平凉采用"RO+矿化"组合工艺,在去氟同时补充钙镁离子,终端水氟含量稳定≤1.0mg/L。

(二)苦咸水淡化创新路径

风光互补式电渗析

设备参数:ED-300型,直流能耗1.2kWh/m³

典型案例:新疆和田10村联供项目,TDS从3200mg/L降至450mg/L

太阳能膜蒸馏

技术优势:利用西北年日照2800小时优势,零碳运行

实验数据:日产淡水5m³/套,盐分去除率99.7%

三、西北适生型设备选型标准

(一)耐候性设计要点

设备保温层厚度≥80mm(应对-30℃低温)

防风沙滤网(过滤精度≤50μm)

光伏直驱系统(可选配20kWh储能模块)

(二)推荐设备清单

模块化净水站

型号:XRFAⅠ型一体化设备(集成预处理+RO+消毒)

优势:48小时快速部署,支持手机APP监控

抗冻输水管网

材料:PE-RT II型耐热聚乙烯(耐受-40℃)

创新应用:陕西榆林"浅埋深保温"施工法(埋深0.8m)

四、西北特色运营模式实践

(一)宁夏"互联网+净水"模式

技术架构:5G物联网平台+村级智能水表

管理成效:运维响应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4小时

收费机制:阶梯水价(基础水量2m³/户/月,0.8元/m³)

(二)甘肃定西"水银行"制度

旱季储水:建设地下窖池群(单窖容积50m³)

智能调配:通过GIS系统实现跨村水源调度

节水激励:节水户可获得农灌用水优先权

五、政策支持与实施路径

专项资金倾斜

国家发改委《西北农村供水保障方案》明确:

高氟水治理项目补助比例提至80%

风光互补设备纳入新能源补贴目录

技术推广清单

2023年水利部重点推广:

低温型反渗透机组(适用青海高海拔地区)

移动式应急净水车(应对突发性水源污染)

2025年目标

西北农村集中供水率提升至92%

苦咸水区域吨水处理能耗下降35%
西北农村集中净水工程需走"技术适地化、设备耐候化、管理智慧化"的特色道路。通过创新"治水+蓄水+节水"系统方案,既能保障饮水安全,更能为干旱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基础支撑。